测试结果表明,该双堆燃料电池模块中,每个金属板电堆的性能与其各自单独测试时性能相近,且模块中两个单堆输出功率差别仅2.5%,表明模块中两个电堆的流体分配比较均匀。
事实上,新研创能的测试标准要稍高于正常的行业标准,按照《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示范运行测试规范》,燃料电池的额定功率是指在平均单片电压0.60V时的功率;按此规范,该双堆燃料电池模块的额定功率超过220kW,模块的体积功率密度达到2.6kW/L,模块中每个单堆的额定体积功率密度为4.4kW/L。
“这款双堆燃料电池模块目前已经初步具备量产能力,预计会在今年上半年正式推向市场。”新研氢能董事长洪鑫表示,在测试验证稳定后,这款产品将应用于氢能重卡等长途重载应用场景。
新研氢能成立于2017年,公司核心团队由具有丰富的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与应用经验的专家组成,合伙创始人和技术领头人齐志刚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和中国的燃料电池企业工作了20余年,对燃料电池从关键材料到系统控制集成都有深刻的理解和实际工作经验,一些首创性工作已经广泛应用到燃料电池的生产实践中。
新研氢能是国内金属板电堆公司中少数自主掌握了金属极板设计、成型、清洗、焊接、防腐镀层等技术和工艺,以及金属板电堆、模块、系统、测试台和电压巡检板研发制造能力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公司。
现阶段,新研氢能拥有北京新研、大连擎研、大同新研、成都新研4家子公司,分别侧重于金属极板设计及电堆研发、燃料电池系统控制集成和测试台和产业基地运营。位于大同的自主研发的金属板电堆自动化产线已于2020年4月投产,目前公司已经具备年产1000套115kW金属板电堆的产能。深厚的技术沉淀、完善的工艺链条、出色的测试能力及规模化的产能建设,构筑了新研氢能强大的综合竞争优势。
去年以来,随着氢城示范开启,业界愈发关注燃料电池汽车在长途重载应用领域的应用,而长途重载运输具有长时间运行、高负载率和持续高速工况等特点,这直接推动企业探索提升燃料电池功率。
新研氢能在大功率电堆、模块和系统上表现十分突出,在去年就已经利用90kW双堆结构开发出180kW级燃料电池模块及其对应的140kW级燃料电池系统,这次220kW级双堆燃料电池模块通过测试是又一次技术的跃升。
此外,今年新研氢能有系列功率测试台推出,提高了测试能力及开发速度,尤其是开发出200kW级电堆测试台,为大功率电堆、模块等的测试提供充分保障;公司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单电压巡检模块可靠性也得到比较充分的验证。
“基于新研氢能在研发测试方面的技术积累,公司已经在为燃料电池行业提供可靠的测试产品和服务。”洪鑫表示,2022年,公司除了在燃料电池业务上持续发力,测试产品和服务也将是一大亮点。
强劲的研发实力和可靠的技术团队也让新研氢能收到资本方的青睐。去年的融资就得到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投资方的大力支持,而今年新研氢能A轮融资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目前已经出现超额。
“公司在成都设立的子公司已经正式注册成立,未来将在新都区筹建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为燃料电池公交车配套燃料电池系统。” 洪鑫表示,2022年将是公司发展的关键一年,公司将重点深耕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和专用车市场,并适度拓展重卡领域。